“在线实时活动”的新思路

实时场景的价值被发现,在线实时活动日趋成为主流,国内外对多人在线实时活动平台的打造同步展开。 2020年底,主打实时在线活动场景的APP窝窝成形,试图填补国内普惠性实时活动产品空白。 在技...

日期: 2024-02-12 16:31

  实时场景的价值被发现,在线实时活动日趋成为主流,国内外对多人在线实时活动平台的打造同步展开。

  2020年底,主打实时在线活动场景的APP窝窝成形,试图填补国内普惠性实时活动产品空白。

  在技术层面,市场空缺凸显了窝窝团队的技术优势。在2013年至2018年间,窝窝创始人兼CEO Bingren曾参与微信商业业务(支付、红包、游戏、广告等)和商业化数据中心(微信最早的数据驱动团队)从0到1的全过程,熟悉平台生态及不同场景下的业务。目前14人的团队中,骨干成员均是在微信阶段开始合作多年的共事伙伴。

  因此,相比于其他平台与技术供应商合作的发展模式,窝窝能侧重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。目前主要分为三大场景:协同娱乐、在线观影以及公开活动。根据实际体验,《三声》发现,窝窝的屏幕共享是重要的基础功能,目前在APPSTORE中搜索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窝窝排名第一。用户可以在窝窝平台一起学习、上网、看视频、打游戏、甚至点外卖。

  在用户沉淀方面,窝窝提供圈子功能,鼓励用户在应用内组建圈子,进行兴趣话题讨论,构建窝窝自有生态。目前应用内的圈子可分为两种:一类是朋友间的私密圈子,一类是对外的公开圈子。

  产品风格上,窝窝热衷于“极简风”,整体板块较少,功能更加简洁清晰。Bingren告诉《三声》:“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产品设计的团队,希望整个产品有更大的空间能让用户去感受和想象。”而对设计者来说,更多的留白空间,能让设计的角度更多样,完成产品快速迭代,满足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“更新、更好玩”的追求。

  纵观社区构建伊始,找准社区调性、供给圈层内容成为了一种共性。而窝窝则尝试从精品内容向、文化向切入,提供了一种社区构建新思路。

  在实时活动产品领域,“国内市场空缺+自身技术优势”让Bingren及其团队看到了“造窝”的可能性。

  早在2019年底,团队就开始考察全球市场。美国的DISCORD(游戏聊天应用与社区)、英国初创公司Hopin(多功能实时在线活动平台)等实时在线活动平台的火热,以及国内市场的“战略性空缺”让团队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。

  如微信视频、Soul连麦等功能,在应用中并未占领核心地位,也鲜少提供相关内容调性;游戏直播、电商直播等新平台的崛起,让以主播为核心的强变现诉求难以分解成社区氛围;而线上电影院、KTV等线上活动场景,又缺少聚合平台。“国内以实时互动为核心的产品,无法满足用户对内容和场景的追求。”Bingren说道。

  Bingren告诉《三声》,“现在的用户有在线参加活动的习惯,也愿意去发现一些优质的在线活动。”这意味着线上平台需要提供优质内容吸引用户。经过市场调研,团队发现,“一场线下优质活动的发起,也很需要线上平台助力。”

  窝窝首席运营官Roxy以线下观影团举例。在资深影迷群体内部,会定期组织线下观影沙龙进行电影交流分享,场景基本限定在咖啡厅、小酒吧等场所。在疫情期间,正常的线下观影沙龙无法进行,更多影迷开始寻找线上观影、分享平台。

  窝窝适时联系线下活动发起人,利用平台观影、分享的功能优势,将线下沙龙线上化。Roxy还告诉《三声》:“以前这些线下活动是没有收益的,现在平台会给组织者收益。”让组织者从“为爱发电”到实际获利,以此留住优质用户。

  在小红书平台的“意外走红”,印证了市场需求,也为团队“提供了必要的信心。”在采访中Roxy告诉《三声》,在转型互联网创业之前,自己在医疗产业从业10年,属于互联网运营“新兵”,而Bingren等人也面临“纯技术出身,能力是否相对单一”的质疑。

  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,Bingren认为,窝窝提供优质的活动场景、营造文化生活的平台特性,与小红书内容社区的底层逻辑契合。在今年一月份,他将窝窝推荐给了小红书博主“潘潘的百宝箱”。在实际体验过后,“潘潘的百宝箱”以APP推荐博主的身份发布了窝窝使用笔记,在小红书平台获赞超7000,并带动更多小红书用户使用窝窝,发布笔记。窝窝首批核心用户主要来自小红书和知乎。

  而对于首篇大热笔记中“异地情侣闺蜜同屏看电影”的产品定位,Bingren表示,“窝窝的目标不止于此。”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嫁接,窝窝正在尝试由“精品内容+线上场景+新颖功能”入手,做一个符合Z世代审美及需求的在线生活平台。“本质上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。”

  除了工作、娱乐、生活三大场景,窝窝还将在未来提供更多品类的在线|如何造窝?

  在内容品质方面,经过市场调研,窝窝团队发现核心用户画像集中在18到26岁之间,以女大学生为主体,对异国文化、新兴潮流等话题更具兴趣。对此Bingren表示“选取内容、搭建场景的前提,是要先满足核心用户的文化需求。”在核心用户积淀后,再通过用户自身影响力完成“人的聚集”,推动半熟人社交,从而营造社区氛围。

  寻找“自有内容方”成为了窝窝的解题起手式。如从事全职内容工作、具备自有内容点的微博博主、小红书博主、b站up主等,都会成为窝窝团队的邀请对象。Roxy介绍说,目前窝窝上的兴趣活动以深度分析、解析内容为主,包括电影、剧集、游戏等各个品类。

  各品类的内容会让用户形成特定内容圈层,产生观点的交流碰撞。以纪录片导演主持的观影活动为例,区别于传统电影评析强调剧情、人物关系,该导演从色彩角度对影片进行了解构:影片中展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搭配;主角的服装以及背景的色调,都凸显了主角当时的心情;房间内被子的颜色,可以反映不同情形下角色情绪的波动。“优质内容对人有天然的吸引力。”

  专业导演主持观影活动的成功,不仅为Roxy提供了观影新视角,也证明“提供优质内容与满足核心用户需求并不矛盾”。而在保质的基础上,作为新兴平台的窝窝还需要“增量”。

  据Roxy介绍,目前窝窝上KOL组织活动的频率,大概在一周上百场,并且会更注重举办具有连续性、讨论性的主题。

  Bingren也表示,目前进行的系列主题、话题拓展,主要是为用户积淀内容,提供讨论空间。

  在未来,窝窝还将对脱口秀、线上音乐节等领域进行布局。在线下考察过程中,Roxy发现,平台需要优质内容填充的同时,线下音乐人也在寻找线上宣发点。“很多优秀的民谣摇滚歌手,都无法获得和他才华匹配的收入。”而引导更多优质线下活动线上化,既能为线上社区的建立提供场景,也能增加线下活动发起者的收入,形成线|窝窝需要耐心

  在接受《三声》采访时,Bingren形容窝窝正在“小步快跑”,但同时又需要耐心。

  而在“做社区”的长期布局中,窝窝仍处在拉人气、做场景的阶段,变现路径尚不明确。对此Roxy认为,“文化变消费是很自然的路径”,对平台早期来说,保持内容的更新以及质量是更现实的问题。

  为匹配窝窝平台讲究文化内涵、高质量交流的平台调性,同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素材,窝窝团队希望“把握住源头”,做好“人”的供应。

  在活动房主选择方面,窝窝并不迷信头部KOL。Roxy告诉《三声》:“中腰部KOL输出观点的频次很高,和粉丝之间的黏性也更强。”通过引入中腰部KOL形成特定的粉丝圈子,窝窝内部出现了早期社区的圈层社交。

  同时,作为B站忠实用户的Roxy,希望能“像打造B站一样打造窝窝。”以活动房主为例,窝窝会结合活动参与人数、报名人数以及粉丝积淀数等硬性指标去对房主进行排名和分级,之后根据房主具体表现进行平台扶持,鼓励优质博主在窝窝体系下自然生长。

  优质房主生产的内容也将被分级。“关键在于内容的话题延伸度。”Roxy以窝窝平台的达人迈尼克为例,“粉丝和他的互动非常密切,每一场活动后的讨论都持续一个小时,基本上座无虚席。”在用户与房主产生观点交流、碰撞之后,平台的方向将会是“把话题当中输出的内容进行沉淀,以供后续用户再次消费。”

  由内容侧完成“增量”后,窝窝还要回答“如何完成用户留存”的问题。Bingren认为,具有话题性的内容,如女性向电影、剧集、音乐等,能让“志同道合”的用户产生分享、讨论的社交倾向。“很多用户还是想在活动后多聊几句,我们不希望这种沟通发生在站外。”

  横向对比其他线上社区,虎扑社区精耕体育垂类,目前用户数已超过1亿,活跃用户达8000万,其中90%为男性用户;B站早期的ACG内容、番剧内容吸引了第一批热爱二次元文化的受众,组成二次元社区;小红书消费种草,分享优质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,聚集了一批对内容品质要求较高的用户。

  正如Bingren所言,窝窝的终局是在线活动平台。通过以更有格调的异国文化、新兴文化内容开局,窝窝获得了特定圈层的青睐,目前处于构建平台的初级阶段。在未来,窝窝希望形成的是“人+场景+流量”的优质在线活动平台。因此,在累积一定规模的用户基数后,窝窝将尝试“把更多的线下场景搬到线上”,同时匹配核心用户的需求。

  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返回顶部